[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客户端] [齐齐哈尔日报网络版] [鹤城晚报网络版] 新闻热线:14794520003、14794520005 微媒体:13846260500 招商:13796333101
 
|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法制 | 文体 | 视频 | 家居 | 影视 | 美食 | 乐游 | 旅行 | 汽车 | 图片 | 娱乐 | 更多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千城频道  >  文旅驿站 >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http://www.qqhrnews.com | 2020-07-18 17:37:38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5批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有的形成了循环生态利用的模式,依然造福于当地。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遗产时,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唐宋以来,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水稻承接了经济中心转移的重要任务,使中华农耕文明始终得以延续。水稻起源于南方地区,将沼泽地变成良田。稻田所处的低湿地含有的营养物质成分高于北方旱地,水稻的产量优势得到发挥。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人口迁移至江南一带,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便于将南方的粮食向北方输送。唐宋之际,经济中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宋代已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

  水稻与鱼、鸭、蟹、虾、鳅等在稻田中共生,形成小的种养系统。自公元9世纪保持至今的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系统自身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就维持了正常循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突出代表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水稻还成就了高山梯田与丘陵梯田。只要有灌溉条件,人们就会选择种水稻而不是旱地作物。其中,云南元阳稻作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是其突出代表。在云南元阳的高山上,山顶为森林,接着是村庄、梯田,底下是河流,这个梯田系统被解读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里的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1300多年来,哈尼族人生生不息“雕刻”出了一幅幅山水田园风光画。2013年,该遗产在第三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水稻还与小麦形成了稻麦轮作的水旱轮作系统。这个系统中,因为土壤环境在干湿中轮换,相应的作物病虫害因为转换失去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危害大大减轻,“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就是其代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生活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境内的人每年5月6月栽种水稻,10月11月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大麦或者小麦,麦茬翻耕后再栽水稻。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问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因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广泛认同。到今年为止,中国共有15个农业文化遗产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现代农业系统相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应该加以保护、传承与利用。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热点新闻
 
图片视觉
华灯初上璀璨鹤城
李武镜头中的多彩山城
黑龙江工业版画展在齐启幕
俯瞰泰来县多彩稻田画美景
 
24小时新闻排行
· 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设统一公招平台
· 深秋冷空气频繁 多地迎下半年"最冷早晨"
· 李克强主持常务会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 北京市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启动 可选千余课程
· 广东:明年起高校合并一本二本招生
· 九九重阳节法治宣传活动驻民心
 
热点新闻
绿博会——鹤城人的饕...
俄罗斯精品油画展首展鹤城
新学期开启校园新生活
凤头䴙䴘
 
社会新闻
· 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设统一公招平台
· 深秋冷空气频繁 多地迎下半年"最冷早晨"
· 李克强主持常务会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 北京市初中科学实践活动启动 可选千余课程
· 广东:明年起高校合并一本二本招生
· 九九重阳节法治宣传活动驻民心
 
国内 | 国际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法治 | 科教 | 政策 | 文体 | 视频 | 图片 | 百姓 | 史话 | 便民 | 博客 | 论坛 | 专题

全国最受欢迎的党政报刊社网站殊荣
Copyright © 2004-2016 齐齐哈尔新闻网 WWW.QQHR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齐齐哈尔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黑新网备2332013001号 黑ICP备05007158号-1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劳卫路1号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30100000000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黑字第083号